浙江对「反资本情绪」说不!
“共同富裕”是不是打土豪、分田地?
如果不是,那是什么?
浙江被天选为共同富裕示范区,一举一动,颇受关注。
自出台共同富裕方案后,今日,“沈轩”以一篇《共同富裕“是什么”“不是什么”》的重磅文章,试图作出理论上的说明。
一些代表官方机构的署名文章,往往以机构简称的谐音署名,比如“任仲平”,便是“《人民日报》重要评论”的谐音,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《解放日报》的“皇甫平”,实为“在黄浦江辅佐邓小平”之意。
而《环球时报》的“单(shan)人评”,则一直没想到谐的哪个音。
那么,“沈轩”又是谁的谐音呢?我想了一下,一时不敢妄猜。
一大早,发现一些企业家和媒体圈内人,都在纷转这篇文章,便知道此事不小。
在我国,一项政策要被最后确认,不但要看疗效——怎么做,更要看疗法——怎么说。后者,便是从意识形态角度,做理论上的解读与说明。我国的不少革新,有些中道崩殂,有些出师未捷身先死,往往殁于在理论上无法自圆其说。
这便是这篇文章最后出台,却最紧要的原因。
条分缕析
“推动共同富裕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,前人没有干过,世界其他国家也没有尝试过,必须靠我们自己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。在弄清楚“怎么干”之前,先要学会“怎么看”,搞明白共同富裕“是什么”与“不是什么”。”文章以这段话开头,开宗明义,当然有必要。因为共同富裕一出,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政策变了,又回到打土豪分田地的年代去了。
我们曾经写过一位义乌籍地主后人的家传,就是因为担心又要打击致富,在赚了六七万元之后,就放弃生意回到农村,以免再次遇到人身危险。
在共同富裕的口号提出后,有些人有了“果然如此”的论调。如果我们还想过正常的生活,那对这样的论调和做法,必然要有旗帜鲜明的回应。
这篇文章应该就是想解放这个问题。
从小标题看,文章有以下几个框架:
1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“母版”“新版”,不是西方高福利政策的“再版”“翻版”2 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的富裕,不是“穿新鞋走老路”3 共同富裕是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,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4 共同富裕是靠人人参与、人人奋斗,不是“躺平”“搭车”5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,不是少数人的富裕6 共同富裕是先富带后富、帮后富,不是“劫富济贫”“打土豪分田地”7 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,不是“绝对公平”“吃大锅饭”8 共同富裕是“富口袋”与“富脑袋”的统一,不是单单物质上的“土豪”“富豪”9 共同富裕是各尽所能、各尽其责,不是靠捐赠搞“逼捐”10 共同富裕是一场等不得、也急不得的“耐力赛”,不是速战速决的“百米跑”从以上论述框架看,基本上涵盖了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,并做了明确的回应,应该是一个比较高质量的文本。在如今这环境下,浙江官员,还是有担当的。
“打草谷”的不要
文中有些话,因为之前已经讲得很多,属于重复强调的,有些“新话”,值得单挑出来一说。
在“共同富裕是靠人人参与、人人奋斗,不是“躺平”“搭车””这一章中,文章称,就像一项团体比赛,一两个人拼搏可能偶有精彩表现,如果其他队员出工不出力,不可能取得整体好成绩。“躺平”不可能坐享其成,“内卷”不可能创造幸福。如果仅凭部分人去创造,幸福生活谁也给不了。唯有奋斗,别无他路。
这算是断了那些想不劳而获者的后路么?有些人,总想着分人家的浮财、睡人家的小老婆,这是“走老路”;有些人,总想着,大家都富了,总有我一口饭吃,或者说“你们南方富了,也该给我们一些回馈了”。
浙江对此说不!“那种希望从富人的蛋糕上切一块让自己富起来的想法,就像把高个子的腿截下来一段接到矮个子的腿上一样,肯定是行不通的。”
一位在南方工作的北方朋友回老家,长辈说,你小叔叔过得这么可怜,你不管他,怎么可以呢?
这位朋友说,叔叔自己不努力,整日游手好闲,抽烟喝酒,要怎么管他呢?
“你现在手头宽裕,就不能出手帮衬一下?”
对不起,对那些想打草谷的人说,“幸福生活谁也给不了。唯有奋斗,别无他路。”
“反资本情绪”的不要
文章列举了一些社会上流行的似是而非的看法,比如
有人会问:先富愿意主动带后富、帮后富吗?会不会动了先富地区和先富人群的“奶酪”?是不是“把猪养肥了再杀”?……共同富裕的图纸,很容易被部分人用反资本情绪、反市场逻辑的“笔”涂抹。虽然有的人嚷嚷着“劫富济贫”,但那绝对不是通往共同富裕的正道,因为即便“打倒了”富人,也未必能让懒人富起来。用一个用滥了的词来形容,这是一颗“定心丸”!
在我们的微信后台,经常会收到一些污言秽语的辱骂,什么“为资本洗地”啦,“你竟然为资本说话?”这样的大惊小怪之语。可见在舆论场上,对资本的污名化,已经到了几成公论的程度。
我认为,这篇文章最精华的部分就在此处,一是为资本正名,二是为企业家正名,并没有什么“原罪”!
改革开放以来,一部分人抓住机遇、创业创新,积累了大量财富,率先实现自身的富裕,同时也通过缴纳税收、提供就业、承担社会责任,为推动共同富裕创造了物质条件。在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,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,坚持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发挥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作用,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,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。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来看,今天你能够在网络上大放厥词,无不托了改革开放的福,无不是企业和国民创造的财富在养活了这个国家和每个人。正如杭州籍广东经济学家丁力所言,日本能够在战败后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,关键在于企业家并未死于战争。
我国的企业家未经战火,却一直处于“原罪论”的炮火之下,从最早的“投机倒把罪”,到后来的各种罪名,不一而足,可以说,很少有哪个国家的企业家经历过如此之多的“黑手”。现在,有些人盯着企业家挖掘身上的“原罪”,就是想“寝其皮食其肉”。
浙江此文,算是“洗白”了泼在企业家身上的污秽,给了一个清白之身。
有了企业家,才有了生产的组织者,才有了财富的创造机会。如果以各种名义污名化,甚至从法律、政策等各种方面去搞企业家,连打工都没机会的日子,我们难道还没经历过吗?
想想那些当年的红小兵,因为城里无法就业,只好上山下乡;回城后,因为没有工作,到处游荡的日子吧。
“逼捐”的不要
今年以来最知名的逼捐,应该是马斯克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主任大卫·比斯利逼捐。
在国内,因着三种分配方式的流行,企业家捐款,似乎已成为一种法定义务。
这篇文章对此说不!
企业是拉动发展的引擎,创造税收的主体,扩大就业的关键,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对企业家来说,把企业经营好,让员工收入更高、生活得更好,积极拉动产业上下游,提高产品在国际版图中的竞争力,就是对促进共同富裕最大的责任,也是最大的贡献。有余力的做慈善捐赠,是锦上添花的事情。但不能本末倒置,搞捐赠竞赛,甚至无形“劝捐”“逼捐”,要把精力花在各尽所能、各尽其责上。虽然三次分配主要通过慈善捐赠的方式进行,起到改善分配结构的补充作用。但“捐”不是初次分配的“酬”,也不是再分配的“税”,是在自愿而非强制的基础上进行的。在现阶段,推动共同富裕要各就各位,立足主业,回归本职,把各自从事的事情做得更好。服不服?我要说的是,那些天天盯着别人碗里的饭,天天想着南下打草谷的“完颜亮”们,别老晒着太阳“提兵百万西湖上,立马吴山第一峰”了,该想想自己的生计了。
◆ 推荐阅读